沈帥青:生育低人口老 移民要向四方求
發布時間: 2016/11/03 08:00
本港人口老化,有智庫指若每年額外輸入1.5萬名新移民,才可維持勞動人口,引來爭議。吸移民議題敏感,惟確又是能應急之法,難以避免,但就更要向四方求,搶真人才!
智庫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表研究報告,大談香港正面臨的人口老化問題。報告中有多個情境分析,例如若本港不輸入新移民,便會成為如日本一樣的超高齡社會,又有另一個情境,講述若本港每年額外輸入1.5萬個新移民,才能夠平衡人口老化趨勢,維持勞動人口。
額外再每年輸入1.5萬個新移民,此說法立即觸動不少人的神經,尤其近年樓價上漲,更是不滿再多新移民,只會令港人要捱更貴樓,又或工作被搶,且在現今的政治敏感氣氛之下,更有人以陰謀論,質疑輸入移民的動機出於「殖民」。
平心而論,報告也不是一味只叫政府輸入1.5萬個新移民,其實也模擬了另一情境,就是若本地生育率能提高到2.1的話(每名婦女平均生育2.1人),就可以不靠輸入移民。
只是在現實,提高生育率豈是容易事?例如新加坡,近年費盡九牛二虎之力,增加侍產假、設嬰兒花紅等,金錢灑出去,也只能保持生育率不跌或微升,去年也僅1.24。在樓價高企、工時長的本港,要拯救夫婦的生仔意慾更不易。固然,平穩樓價、為新手父母提供更多協助等,政府都要落力做,但想藉此有驚人的刺激生育率成效,恐怕緣木求魚。
雖然不少港人對增加移民的議題,心理有抗拒,但無可否認的是,要解決人口問題,從外地輸入移民是最理性的選擇,靠提升生育率的長路漫漫、功效難寄厚望,但人口老化、勞動力流失的危機,卻是在當下,以至中長期的巨大困擾。
按統計處的推算,本港流動人口在2018年就會開始下跌,2031年剩下343萬人,到2064年更只剩311萬人;勞動人口下降加上人口老化,將導致福利開支增加,但撫養率上升,僅存的打工仔,要供養更多老人家。據政府推算,現時每1,000個打工仔,負責撫養902人,到了2064年,就會上升到1,274人。
現實始終要面對,輸入移民,能根據社會需要,選擇高教育程度、高質素的人才,是為社會找新血的快捷方法,只是在乎找甚麼人?在哪裡找?
固要顧及本地打工仔的爭飯碗憂慮,搶人要招攬能夠與本港人才互補、且能擴展經濟大餅的人才,希望能夠以此甚至增加更多工作機會,令港人反而受惠。
且要搶人,更要向四方搶!本港現時的新移民以內地為主,好處是語言和文化較接近,較快融入社會,但從為本港帶來活力的角度看,亦要從世界各地吸引有質素的移民,此不但是帶來更多新的文化交流、跳出固有框框,在全球化下,帶來不同國際視野的各地人才,意味更多的國際商貿或機會,有助鞏固本港國際大都會的地位。
事實上,外地對於搶世界人才,早有招數,新加坡早着先機,當地政府大有野心,早在2008年「聯繫新加坡」計劃,在全球10個不同地區的城市,包括上海、紐約、孟買、倫敦等大城市,設置海外辦公室,這些辦公室的工作,就是在當地「挖掘」人才,吸引到新加坡定居、工作。
顧及長遠發展,勞動人口降、人口老化的問題,始終要面對,搶高質素的人才,更要與全球各地爭崩頭。本港政府也不乏駐外機構,如在各大城市的經貿辦事處,是否能成為吸引外地人才的招聘站?能否招到更多外地優秀人才補充勞動力,就看政府有否有力行動。
撰文 : 沈帥青